新闻聚焦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聚焦 >>媒体关注
法徽闪耀,英魂长存——深切缅怀逝去的人民法院干警
发布时间:[2025-04-24]  责任编辑:大埔县人民法院  浏览次数:69

    640.png

    细雨纷纷,流淌思念的泪水。

 

    微风习习,诉说无尽的哀思。

 

    又是一年清明时,深深的思念在空气中蔓延。

 

    “当时我们正在讨论如何妥善处理大埔某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陈院长就突然倒在了会议桌上。”说起2024年7月4日发生的事,广东省大埔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黄君依然难以相信,“陈院长倒下的那一刻,手里还握着那支陪伴他多年的钢笔。”

 

    大埔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声欢生前工作的办公桌上,2024年1月至6月审判质效统计表摆放在最上面,表上是他写下的各种标注。工作笔记本也在桌上放着,详细记录着工作上各种事务安排。一切都和往常一样,仿佛主人从未离开。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解决矛盾纠纷,如何才能达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最佳效果?”回忆起陈声欢多次在党组会上提出的问题,黄君哽咽了,她动情地说:“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扎根基层近35载的岁月里,司法为民是陈院长始终坚守的初心。”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源头治理、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陈声欢带领全院干警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1﹢ 6﹢ N”基层治理体系,大埔县14个镇都留下了他实地调研的足迹。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陈声欢带领团队制定了一套较为健全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工作机制,从内部工作流程、督查、考核到外部衔接、联动协调,全方位保障矛盾纠纷前端化解落到实处。

 

    数年沉淀,成效初显。在陈声欢的带领下,大埔法院以“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法官服务点”建设为契机,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联调协作机制,高质量推进60个“无讼村”建设,以多元解纷模式回应山区群众的司法需求。2023年,大埔法院获评梅州全市法院前端工作成效明显单位。“在他离世的前几天,他还在跟我们讨论如何加强信访工作。”大埔法院负责信访工作的黄广溪感慨道。

 

    陈声欢虽是一院之长,但他始终牢记自己也是一名人民法官。他认真研究法律条文,看到精品案例或最新司法解释,总会及时分享到工作群。他法律底蕴厚实,审委会讨论案件时,总能一针见血指出关键所在。

 

    “庭审驾驭能力强,对诉辩双方的主张和意见,他都会认真听取、实时引导,并依法进行释法析理。”大埔法院法官蓝文远谈到陈声欢时十分敬佩:“有时当庭无法调解的案件,陈院长能利用在庭审过程中捕捉到的细节,及时开展庭后‘背靠背’调解,力促案结事了人和。”

 

    “那天陈院长来立案庭找我,跟我强调下次的调解书上要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条款单独列出来,可以让当事人一目了然。只是没有想到,他再也看不到了。”法官助理黄兴华十分伤感。

 

    “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这是陈声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陈声欢推动大埔法院建立被发回重审、改判案件轮阅、台账管理制度,坚持案件繁简分流,加大小额案件诉讼程序、简易程序适用力度,完善“多元解纷﹢司法确认”衔接机制等,执行预处罚经验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在陈声欢的带领下,大埔法院的综合审判质效逐年提升。2024年上半年,在梅州法院综合提升审判质效创先争优工作中,大埔法院连续两个季度获评全市法院综合优胜单位。

 

    陈声欢的突然离世,对大埔法院干警来说,是震惊,是不舍,更是痛惜!大家再也看不到总是挺直腰杆、说话中气十足、走路带风的“老陈”了。


 640.jpg

陈声欢

    陈声欢同志生前系广东省大埔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2024年7月4日,他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终年57岁。扎根基层近35年,他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将毕生精力和赤诚全部献给了司法事业。2024年9月,他被追授为“大埔县优秀共产党员”。

 

同事感言:

 

    “我希望当我们摸着良心的时候,对得起‘人民法官’这个称号,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陈声欢同志这句话至今言犹在耳,激励着大埔法院干警时刻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起案件。

 

    他心中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带头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亲自走访调研14个乡镇,倾听一线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声音,促推60个“无讼村居”高质量建成,并通过制定“一镇一法官”联络机制、“多元解纷﹢司法确认”衔接机制,推动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真正做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他常常告诫我们,法官办案子不仅要做到定分,更要做到止争,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才能回应好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庭审注意事项上的笔迹戛然而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心心念念着他办理的案子。他倒在了他热爱了一生的工作岗位上,但他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精神将如璀璨星辰,始终照耀着我们前行。



(来源:人民法院报 4月4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