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聚焦 >>媒体关注
手术前执行款到账 广东大埔法院“竞速执行”解群众燃眉急
发布时间:[2025-10-10]  责任编辑:大埔县人民法院  浏览次数:27

“法官,老张的手术很顺利,恢复情况也不错!”近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接到张先生家属的报喜电话。

这通电话背后,是一场跨越48天、与时间赛跑的“救命执行”,更是法院践行“如我在执”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

僵局:工程款难追+手术期逼近

时间回溯至2023年底,张先生与某建筑公司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产生纠纷,法院依法判决建筑公司向张先生支付工程款50余万元。然而,判决生效后建筑公司拒不履行,张先生无奈之下,于2024年9月向大埔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团队迅速启动线上线下财产查控,却发现该建筑公司名下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案件首次执行陷入僵局。

为推动案件进展,张先生申请追加建筑公司4名未足额缴纳出资的原始股东、现股东为被执行人。案件于2025年5月恢复执行后,执行团队再次细致排查,结果仍不乐观:4名被执行人均无足额存款可供执行,仅一名被执行人名下有一套房屋。

正当法院启动该房屋司法拍卖程序时,案外人突然提起析产诉讼与执行异议,拍卖程序被迫中止——执行工作再次“卡壳”。

更紧迫的是,张先生的身体状况已不容等待。此前,张先生因头部意外受伤接受了钢板植入手术,家庭经济早已因医疗费陷入拮据。而他已预约了2025年9月的头部钢板取出手术,手术日期日益临近,救命的工程款却迟迟无法兑现。若等到析产诉讼生效后再恢复执行,极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此时,距离张先生的手术日期仅剩55天。

破局:预处罚震慑+法理情和解

“这不仅是执行案件,更是关乎群众生命健康的急事!必须在手术前把款项执行到位!”执行团队迅速达成共识,一场与时间的“执行竞速赛”正式打响。 

然而,被执行人的消极态度给执行工作增设了重重阻碍:拒不沟通、相互推诿、刻意“躲猫猫”,面对执行干警的释法,始终无动于衷。

针对这一情况,执行团队果断启动预处罚措施,以正式法律文书明确告知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法律后果——从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到情节严重时追究刑事责任,每一项都清晰列明,形成有力法律震慑。

法律的威严让被执行人态度逐渐松动,开始主动联系执行团队表达协商意愿。执行干警趁热打铁,采取“情理+法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引导被执行人换位思考,“张先生念及多年合作情谊,不仅没就工程受伤一事索赔,还主动让步减少利息,你们却拖着不还钱,于心何忍?”一番话让被执行人面露愧色。

另一方面,严肃剖析利害关系,“个人失信影响生活,企业信誉受损更会断了合作路、堵了融资门,得不偿失!”

在执行干警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在8月29日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先行筹集50万元执行款汇入法院案款专用账户,剩余8万余元在三个月内付清。协议签订后,执行团队持续跟进款项到账情况,确保“不打折扣、不拖时间”。

很快,50万元执行款顺利到账,9月3日,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将款项足额发放至张先生账户——此时,距离张先生的手术日期恰好还有一周。

为民:“如我在执”+“终本清仓”

此次“竞速执行”,是大埔法院践行“如我在执”司法理念的缩影。今年以来,该院持续开展“终本清仓”专项行动,针对执行工作中的“梗阻点”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执前督促、预处罚、强制执行风险提示等措施,推动案件“前端化解”;依托交叉执行、联动执行等机制,攻克“骨头案”“钉子案”。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大埔法院已通过执前督促、执前和解促成92件案件主动履行,累计出清240件终本案件,推动209件首次执行案件顺利执结,执行到位金额达6415万元,执行完毕率79.17%、执行到位率86.27%。

大埔法院一系列举措不仅破解了执行难题,更让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兑现,用司法温度为群众撑起“权益保护伞”。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